移动端

您现在的位置:兴旺宝>服装设备网>资讯列表>我国年产服装超700亿件,纺织服装消费潜力巨大!

我国年产服装超700亿件,纺织服装消费潜力巨大!

2025年03月17日 11:01:54 人气: 14668 来源: 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
  “中国服装年产量超700亿件,可为全球每人提供约8.75件衣服。”在近日召开的中纺圆桌第十九届年会上,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透露,2024年,我国纺织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,纤维加工总量稳定在6000万吨以上,占据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半壁江山,纺织服装出口总额连续5年保持在3000亿美元以上。
 
  经济支柱
 
  纺织行业筑牢国民经济根基
 
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时,把“大力提振消费、提高投资效益,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”摆在首位。孙瑞哲指出,作为我国重要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,满足内需市场、激活市场动力、牵引转型升级,是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任务,也是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动力引擎。
 
  作为"衣食住行"民生需求之首,纺织行业已形成涵盖纤维加工、纺纱织造、印染整理、服装家纺、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的完整产业体系。截至2025年,我国纺织业年营收规模突破12万亿元,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35%,吸纳就业人口逾2000万人,在稳增长、保民生、促就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‌。
 
  01 ‌创新驱动:科技赋能产业升级
 
  行业领军企业正加速推进技术革新
 
  智能制造‌:应用物联网、大数据构建"黑灯工厂",如长源纺织的络筒机械手实现秒级精准接头,眨眼间就完成了从管纱到优质筒子纱产品的卷绕接头工作。主控室实时监控百万级数据节点‌。
 
  ‌材料革命‌:突破阻燃莱赛尔纤维、石墨烯混纺纱线、聚乳酸纱线等新型材料研发,阻燃莱赛尔纤维是一种高新技术纺织新材料,不仅具备柔软、透气、吸湿、亲肤等优良特性,还具有持久的消防阻燃、热防护性能和全生命周期绿色环保以及低碳排放等工艺技术创新性。
 
  工艺创新‌:经编机械装备制造业引进德国智能提花技术,开发出兼具防火、防静电功能的工业纺织品,产品附加值提升60%‌。
 
  02 ‌双碳战略: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
 
  行业积极响应国家"3060"双碳目标,形成三大绿色发展路径
 
  ‌清洁生产‌:推广无水染色、数码印花技术,印染环节不仅减少了淡水资源的消耗,还有效降低了染色过程中的废水排放,从而减轻了对水体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的威胁。此外,简化流程使得无水染色技术在能源和化学品使用上更为节约,进一步降低了整体的碳足迹。
 
  ‌循环经济‌:建立废旧纺织品分级利用体系,循环利用能力大幅提升,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25%,2025年,废旧纺织品再生纤维产量达到200万吨。到2030年,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,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30%,废旧纺织品再生纤维产量达到300万吨。
 
  ‌能源转型‌:头部企业光伏装机容量超300MW,山东鸿天集团旗下3家大型工厂实现100%绿电自给,印绣花中心设置污水处理设备,每年通过数码印花加工300万件服装裁片及成衣的项目完成环境保护验收。
 
  安徽华茂集团坚持以绿色环保为发展前提,打造“5G+智慧产业园”。5年时间先后建成投产三个智能化纺纱工厂,智能升级改造一个10万锭规模的纺纱老厂,与传统生产线相比,综合成本下降35%,能耗降低25%,用工减少70%,经济效益显著,为纺织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方案。
 
  03 ‌数字转型:重塑产业价值链条
 
  行业通过数字赋能转型升级,重塑产业价值
 
  全链路数字化改造‌:头部企业构建"云-边-端"协同体系,通过设备联网率突破85%实现生产可视化。江苏捷锋帽业部署的MES系统可实时追踪2000余台设备运行状态,订单交付周期缩短至72小时,异常停机率降低至0.3%‌。
 
  ‌数字孪生技术突破‌:通过数字孪生技术,设计师可以直观地看到产品在不同工况下的表现,对产品的结构、材料、工艺等进行优化,确保产品在设计阶段就具备最优的性能和品质。
 
  AI赋能纺织自定义:
 
  万事利集团自主研发的AIGC设计大模型,拥有超过50万花型数据库和300多种图像算法,能够为全球80亿人每人设计10万条丝巾且不重样,让每位消费者都成为“丝巾艺术家”。借助万事利GBART数字化绿色印花一体机,用户在小程序上完成丝巾设计后,可以随即进入定制化生产流程,最快只需24个小时就能收到这条专属丝巾。
 
  溢达纺织基于人工智能集成大模型自主开发的智能配色系统,能够自动提供调色配方,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少了误差。通过AI技术的不断训练和学习,客户一次通过率已从80%提升至92%,该系统显著减少了调色师个人经验的依赖,从而提升了染色的准确性和效率。
 
  04 ‌民生保障:织密就业与社会责任网络
 
  纺织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,在促进共同富裕中承担特殊使命
 
  ‌就业吸纳‌:形成中心工厂+卫星工厂+协作点产业模式,推动“百镇千村”工程快速布局,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推动实施‌“巧媳妇”工程,打造优质产能1500亿元,成功转化70多万留守妇女成为合格产业工人,带动20多万贫困家庭实现脱贫、增收致富。
 
  ‌技能传承‌:建立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,江苏纺织职院"校中厂"项目年均输送高技术人才2000余名,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超98%。“厂中校”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,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学习,教学模式对标岗位技能要求采取集中岗前企业培训、基础岗位实习、转岗实习、轮岗实习等阶段性实习,实习三个月后,由公司和学校双方共同进行实习考核。与传统的顶岗实习不同,实习全程由学校和企业双重把控,是新型校企协同育人特色学徒制。
 
  ‌公益实践‌:行业设立乡村振兴专项基金,2023年中央投入1.2亿元用于新疆棉农技术培训,惠及农户5.6万户。
 
  05 ‌文化赋能:纺织非遗焕发新生
 
  行业通过"科技+非遗"激活传统工艺价值
 
  ‌数字纹样库建设‌:苏州丝绸博物馆携手中国数字文化集团,通过数字化手段,宋锦、缂丝、苏绣、漳缎等丝绸非遗技艺的独特织造方式得以清晰展现,样本的数字采集总容量高达3.75TB,设计师可通过智能生成系统快速获取符合现代审美的创新图案。
 
  ‌智能织造设备‌:苏州宋锦研究所研发云锦生产效率提升20倍。研发出符合传统宋锦织造工艺和各项技术参数的电子提花机,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。
 
  ‌跨界融合产品‌:新疆艾德莱斯绸因“非遗+现代设计”融合特性,成为彰显新疆文化的高端产品,设计师推出融合旗袍、婚纱等现代服饰的系列作品‌。
 
  “从产品到品牌、从产能到供应链、从企业到集群,我国纺织行业进入‘新航海时代’,一批优质中小企业,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供应商。”孙瑞哲说,我国纺织行业正在经历从“大而全”向“强而韧”的生态跃迁,从“要素驱动”向“创新驱动”的动能转换,从“被动适应”向“主动塑造”的模式升级,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处于跃迁的关键期。
 
  当前,我国纺织服装消费规模增长和结构升级的潜力仍然巨大。面对消费需求和场景的变化日新月异,纺织行业要敏锐捕捉和把握零售端变革趋势,更要把握我国经济发展、制度完善、政策创新有利时机,为促进内需市场扩容提质找准方向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。
全年征稿/资讯合作 qq:1097660699@qq.com
版权与免责声明
1、凡本网注明"来源:兴旺宝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兴旺宝,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,https://www.xwboo.com。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、技术文章、资料下载等内容,如涉及侵权、违规遭投诉的,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,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。
3、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4、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